2005年7月9日 星期六

惜福的瑞士人

(光華雜誌 讀者投書)

讀完貴刊九月號國外版「化垃圾為資源」一文,我為台北市在垃圾
處理上的進步深深感到高興。文中提到目前台北市的垃圾新制所
面臨的一些問題,我覺得有必要把「瑞士經驗」提出來供台北市甚
至於全台灣參考。

文中提到,許多人完全不將垃圾分類,以金錢換取分類所花掉的
時間和空間,這真是自私而要不得的做法。我不知道台北市的專
用垃圾袋是否跟這裡的垃圾袋一樣,上面清清楚楚印著幾類不准
裝進袋子而該回收的東西。我想若垃圾袋上有清楚的分類資訊,
對於還不懂得分類的人會是一大幫助。對於那些懶得分類但良知
尚在的人,至少具有提醒作用。

文中也提到,有些民眾因專用垃圾袋價格昂貴而亂丟垃圾,抑或
把垃圾夾雜在回收物中。瑞士(以我所居住的瑞士西北部為例)的
專用垃圾袋小型袋容量17公升,一個要1.5瑞郎(約三十元台幣),
最大的容量不過110公升,一個5.4瑞郎(約一百零八元台幣),絕
對比台北市的貴得多,但我從來沒聽過有人嫌垃圾袋貴,我想是
垃圾減量、回收做得好的緣故。我們家平均一個月用二個60公升的
垃圾袋,我公公婆婆家更是從無例外的每個月用掉二個35公升的
袋子。我問婆婆她是如何做到的,她答:「我足足比你多當了三十
年的家庭主婦啊!」可見凡事只要多用心、累積經驗就能做得好。 

其實,瑞士人惜福的觀念是台灣人最該學習的。至今我所接觸過
的瑞士人大部份的東西都是一用再用,用的時候總不忘好好保養
,用到真的不堪使用了還要回收,不能回收的才當垃圾處理掉。
比方:我們家寶寶睡的嬰兒床是外子及他的二個弟弟小時候睡過
的;我們家的咖啡機是婆婆三十二年前的結婚禮物;吸塵器則是
外子爺爺奶奶的遺物。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。做了二年多的
瑞士媳婦,我還學到了儘量不要有廚餘的方法。準備餐點之前衡
量一下,能讓家人吃八九分飽就好了(飲食過量不利健康呢)。
如果真的吃不飽,還可以臨時煎個蛋、吃片麵包什麼的;萬一還是
剩下飯菜,放冰箱保存好,用點巧思就能用剩飯剩菜做出創意十足
的一餐。瑞士許多家常菜就是剩菜的組合,比方巴賽爾地區有名的
櫻桃麵包蛋糕 (Kirschenbrottorte)就是利用乾硬的老麵包
加料製成的,而吃剩的馬鈴薯泥則可以加蛋、加麵粉,依各人喜好
調味之後做成餅(Kartoffelkuechlein)。

今年暑假幾個朋友從台灣到瑞士來,住在我們家、拜訪我公婆,
當然也四處去遊玩。見識了瑞士人惜福的生活方式,都覺得要是
台灣人也能學著這麼做,一定可以大大改善生活環境的。

台灣加油 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